三位一體”法治療伸膝裝置 慢性運動損傷
來源:
|
作者:蜀明科技
|
發布時間: 2020-01-19
|
1810 次瀏覽
|
分享到:
伸膝裝置慢性運動損傷為體育運動中的多發病之一,是運動員最常見的一類傷病,多見于籃球.排球,手球、跳躍等運動項目。由于膝關節伸直、屈曲、旋轉活動和維持人體站立姿態、上下樓梯及行走跑跳都依賴于伸膝裝置。因此在運動創傷康復中探索治療伸膝裝置的損傷尤為重要。筆者采用理療、手法、體療“三位一-體”的治療方法,在臨床實踐應用中收到滿意療效。
伸膝裝置慢性運動損傷為體育運動中的多發病之一,是運動員最常見的一類傷病,多見于籃球.排球,手球、跳躍等運動項目。由于膝關節伸直、屈曲、旋轉活動和維持人體站立姿態、上下樓梯及行走跑跳都依賴于伸膝裝置。因此在運動創傷康復中探索治療伸膝裝置的損傷尤為重要。筆者采用理療、手法、體療“三位一-體”的治療方法,在臨床實踐應用中收到滿意療效。
一.概述和發病情況
伸膝裝置慢性運動損傷主要包括伸膝颮膜纖維炎、伸膝筋膜炎、股四頭肌勞損、股四頭肌肌腱炎,髕周與髕睫周圍炎末端病變和髕骨軟骨病。臨床上這類病都有著相同的損傷機制和臨床表現,且常合并形成綜合病癥。我們在臨床實踐中往往發現這類慢性運動損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逐漸發病。其發生發展有如下規律:在致傷因素的反復作用下,早期損傷是股四頭肌勞損和伸膝腱膜纖維炎表現:病程稍長的伸膝腱膜炎可與股四頭肌肌腱炎及髕腱末端病合并存在:病程長而嚴重的伸膝腱膜纖維炎、股四頭肌肌腱及髕腰末端病。髕骨軟骨病合并形成復雜的綜合病癥,晚期則形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或膝關節骨關節病。
二.損傷機制
這類損傷的發生多為長期慢性勞損致傷,或者一次牽拉致傷,也可由細微損傷逐步發展而形成。當膝在做跳躍運動時,在半蹲發力股內外側肌收縮或膝內外翻時,皆牽拉仲膝筋膜髕橫支持帶及髕骨內外斜束支持帶。當膝在仲屈過程中,其與髕骨踝反復摩擦也引起慢性炎癥。膝髕周圍血管在伸膝腱膜反復牽拉時也可發生扭轉、痙攣、缺血改變。
三.損傷病理
其損傷主要發生在髕骨周圍伸膝腱膜、股四頭肌肌腱處止點的末端病變。腰膜增厚,其下滑膜反應性炎肥粘連、退行性變或囊腫形成,以致髕骨軟骨緣正常隱窩消失,局灶性軟化、纖維化、龜裂.軟骨缺損及軟骨緣增生。此外,可合并有關節滑膜炎、脂肪墊炎、髕前滑囊炎,繼發鵝掌腱炎及鵝掌滑囊炎改變。
四、臨床表現
1.癥狀:主要為膝前區痛,打軟或跪落感,于上下樓、跳躍、踢腿、半蹲及蹲起或久坐后起身時疼痛明顯,伸屈膝時可有彈響,重者行走、屈伸困
2.體征:檢查時可見滕關節腫脹積液,髕骨周.圍,兩側髕壓痛陽性,髕骨周緣指壓痛陽性:抗阻伸膝陽性單或雙足半蹲實驗陽性,髕骨摩擦實驗可為陽性,膝伸屈時,其在股骨髁上彈響疼痛;膝內外斜束支持帶可觸到斜束肥厚、硬韌、壓痛,髕橫支持帶、股四頭肌肌腱髕腱可觸及腫脹壓痛;脂肪墊可有腫脹壓痛,有時還可見鵝掌腱、鵝掌滑囊處腫脹壓痛。
五.治療手段
1.理療:采用天波牌HYJ型智能化II、I型炎癥治療儀
1.1治療方法
H Y J型智能化炎癥治療儀操作簡單易行,把膝關節微微彎曲,腋窩下墊一小沙袋,將圓柱狀輻射器治療頭作用于患膝上2- -3厘米處,然后根據病情選擇輸出功率大小即可,一般選擇40- -50W,按下“治療鍵”即可直接照射患膝,如果患者有明顯灼熱疼痛感,超過其耐受量時,在不改變輻射器直接照射情況下,可緩慢圍繞病變區移動,全膝照射;也可移開輻射器同時輕輕用于撫摸或拍打患膝關節,這樣使灼熱疼痛感減輕后繼續照射。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出現酸、麻、脹、痛感時為最佳治療效果。
1.2治療時間
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一般5-10次為一療程。
1.3治療機理
HYJ型智能化炎癥治療儀,主要是產生微波和遠紅外線,微波是一種對生物組織穿透力較強的高能電磁波,可對機體產生電磁頻率及熱效應,其在局部的透熱深度及產熱均明顯優于短波和超短波。微波作用于人體后組織細胞內外離子、帶電膠體或偶極分子等人體電荷發生震蕩,旋轉互相摩擦產生大量熱,熱作為一種刺激可干擾痛覺,向中樞傳入,另外熱可輻射遠紅外線,使照射區域的小動脈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及改善炎癥區的酸堿平衡,可減輕對組織間水腫及組織間張力,由于局部血液循環加強,使炎癥區的氧含量.營養物質、白細胞、抗體供給增加,提高組織恢復能力。從而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軟結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2.手法
患者于治療床.上取坐位或仰臥位,要求患肢伸直放松,窩下墊一薄軟墊。手法治療遵循吸著滲透、剛柔相濟、循序漸進、力均勻速為原則。
2.1按揉拿法:
2.2推髕療法:若髕骨側向移動受限(常見于內外支持帶攣縮粘連致使髕骨內外偏),忠膝完全伸直,醫者雙手拇指重疊置于髕骨外側(內側)緣,其余手指置于膝的內(外)側,兩手拇指將髕骨勻速用力推向內外側并維持10秒鐘左右再松開,反復3- -5次。.其目的是松解粘連,恢復支持帶的張力和彈性,改善髕股關節活動失調現象。
2.3點壓按揉:在特定入位如梁丘、血海、陽陵泉、陰陵泉、足三里、膝眼等處用手指施以點壓按揉。然后指壓、指按揉受損支持帶、髕腱及股四頭肌腱于髕骨的附著處。治療時醫者以一手推壓髕骨的一側或--端使被治療的一-側或--端翹起并使其固定以充分暴露病痛部位,另--手拇指指腹置于某一支持帶或腿末端附著處壓痛點上,由髕緣向髕骨體中心方向逐漸用力按壓、15秒鐘左右,然后以適中的力量和速度揉數秒鐘,每個壓痛點可反復治療4- 5次。
2.4鏟刮法:實際應用中,此法同第3步手法是同時結合在一-起使用的,即指壓、指按揉某一支持帶睫或末端附著區壓痛點后;醫者食指扶持拇指,用拇指前端頂住患膝疼痛激發點,或痛性筋結,索條,貼筋著骨作向前鏟推動作;或平穩的推移刮剝。此法刺激性更強,施術時患者反應較痛,但痛而后不痛,達到止痛目的。
2.5彈拔捻按:此法配合第3步第4步手法同時使用結束。沿支持帶、腿末端的纖維走行垂直方向,施往返彈撥及連續旋轉捻按移動動作。達到分筋、理筋、舒通經絡之目的。
2.6摩擦法:對有髕骨軟骨損傷者,醫者以一.手掌握扶患髕,先用髕骨摩擦試驗方法檢查有摩擦音的位置,然后在此上下勻速輕柔的移動髕骨,使髕股關節面互相摩擦。目的是使受損之軟骨面變得光滑、有利于修復。
2.7扳播牽法:膝關節伸屈功能活動受限制,一手扶持于膝髕骨,另一手持踝關節處,施以循序漸進、富有彈性的扳搖膝關節,使之被動屈曲伸直、環轉后牽旋滕關節以減輕膝關節內壓力,松動關節,施術2- -3分鐘。其目的達到增加活動范圍。
2.8結束手法:在患膝側的大、小腿肌肉處施以3一-5分鐘推揉、按壓、揉捏、牽抖等手法放松。
3.體療
3.1 意義:伸膝裝置任何- -部位出現傷病,患肢股四頭肌等部位都有程度不同的肌肉萎縮,導致肌肉力量下降,耐力減弱,影響傷病部的恢復和痊愈。在我們運動創傷治療實踐中,不能只重視傷病的治療,面忽視傷病的體療康復。因此,對于運動系統的傷病,體療康復尤為重要。加強體療康復旨在改善和恢復關節的活動幅度,預防粘連:保持和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血循環,減輕關節疼痛;通過肌肉力量練習,可使肌纖維體積增大,萎縮肌肉可以通過鍛煉而恢復正常:肌肉具有一定的力量后,肌肉耐力也得到提高。通過邊治療邊進行體療康復鍛煉,促進了機能與形態結構的統--,從而促進了功能的恢復,也預防了機能紊亂的出現,保持了原有的競技狀態以達到盡快恢復訓練之目的。
3.2方法:每天堅持微波治療1- -2次,另外堅持體療練習1- -3次,每次1- -2組,每組練習連續20-30次。
3.2.1增加力量的練習: 仰臥直腿抬高、負重直腿抬高及俯臥位抗阻屈膝練習直側臥位抗阻側展練習等。
3.2.2增加活動范圍的練習:俯臥位牽拉協.助屈膝,健足協助屈膝、站位下蹲、跪位下坐、蹬自行車活動等以增加屈膝角度;伸膝按壓以增加伸膝角度。
3.2.3增加耐力練習:避開疼痛體位的靜站蹲樁及無痛下反復練習抗阻活動。
3.2.4增加力量及活動范圍的練習:仰臥位負重短弧練習,坐位垂膝負重長弧練習等。